佛山出租车:佛山民间故事
人气:1107时间:2020-05来源:广州出租车票_广州的士票_致诚票务专注9年出租车票服务
“嘟——”,随着一声低沉的鸣笛,船头缓缓指向依稀还有几点灯火的对岸,飒爽的秋风吹散了拍打着船身的浪花,凌晨5点,海寿岛开往九江的第一班渡轮开动了。
海寿岛坐落于西江江心,形状扁长,风光宜人。宽阔的江面阻隔了两岸的往来,渡轮成了往来两岸的必需交通工具。每天,头渡5点从海寿开往九江,尾渡约晚上9点从九江开往海寿。平日里,每天往返共44个班次,运载近三千人次。
平日里的清晨4点半,值守的船员们已经从船舱中醒来,准备迎接当天的第一批乘客。5点,船长坐进驾驶室,发动引擎,比对开航信息。轮机入到机舱检查机器,水手收起岸上的横缆,移动踏板,站在船头一齐用力滚动轮轴升起吊桥。水下的涡轮快速转动,激起朵朵白花,渡轮离码头渐行渐远。
苏广元在渡轮船舱里驾驶渡轮,他一只手搭在船舵上控制方向,一只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备参数。
苏广元今年54岁,从2000年开始在海寿码头工作,至今已有18年。作为渡口所所长和船长,除了日常的驾驶船只外,他还管理着海寿渡口的大小事务。18年来,苏广元见证了渡口的翻新、渡船的更迭。今年,他还因敬业奉献被评为2018年“南海好人”。
寒来暑往,渡轮始终往返于岛与岸,“摆渡人”也因此全年无休。“做这一行,风吹日晒雨淋,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做了,觉得太辛苦,太‘困身’,但是这一辈子我都会坚持,因为这个工作始终需要有人做下去,街坊们需要渡轮。”广叔感慨道。
趁着靠岸与开船的间隙,他走到船檐下,猛灌一大口水,摘下头顶的草帽乘凉。还未到中午,阳光就显得分外炽热,汗水浸润了他两鬓斑白的头发,沿着晒得黝黑的皮肤滚落。
“开船,要一眼观七。”船长要时刻注意江面上的往来船只、风向风力和水流情况,不同于开车,渡轮没有“急刹车”,提前200米就要开始减速,因此预判能力极为重要。“这一条线来来回回开了十几年,但还是要掌好每一次舵。”
在广叔的渡轮生涯中,他印象最深刻的是,在3年前的一个台风天,晚上停航以后,一家人匆匆赶到码头把他们叫醒,原来是家里的孕妇快生了。按照规定,这样的台风天需要停航停运。情况紧急,他们立刻请示上级,获得批复后,第一时间冒着风雨开航载她到对岸。“当时风大浪急,我们也有些害怕,还好最终平安无事。如今孩子都有这么高了!”他用手比到小腿处,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。
一艘渡轮的运作,需要默契的团队合作。每趟行船有1名驾驶、2名水手、1名轮机,他们各有分工,彼此之间互相配合。所有船员都要考取船员适任证书,并且每月进行一次培训。
开船前,广叔在检查渡轮的机械运作情况确保渡轮能安全行驶。
轮船靠岸时,水手用力滚动轮轴放下吊桥,让吊桥连接陆地与渡轮。
为了方便居民的生活,渡轮上的工作人员需要24小时轮值,增加渡轮班次更是平常事。4月至11月是“捉塘底”的高峰期,经常凌晨3点,渡轮就载着帮工们到岛上抓鱼。
在乘客之中,有挑着担子去市场卖菜的老婆婆,有赶着上班的白领,有刚放学的初中生,有接送孩子的父母,有观光的游客,有运输物资的司机……海寿岛民风淳朴,村民们彼此熟悉,总是在船上互相打招呼,拉家常。
孩子们穿着厚厚的救生衣搭渡轮上学。
一位阿姨正扶着自行车乘坐渡轮。她每日需要接送孙子去幼儿园和上班工作,一天来回跑四趟,但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麻烦。“我觉得这里什么都好。”说完,她脸上绽出大大的微笑。
在妈妈的陪伴下,一个贴着退热帖的婴儿乘坐渡轮去医院看病。同船的老爷爷抱起孩子关切地问候。
广叔回忆,以前的渡轮由私人承包,规模较小,每当有货车上船,能明显感觉船身下沉,吃水较深。现在的渡轮可载约200人,最新的大船甚至可容纳400人,两岸配备三级码头防风防汛,整体设施更加完善。如果遇到恶劣的天气,例如台风、大雾、涨潮等,渡口会根据海事局的指令决定是否停航,并通过公共广播、公示牌、网络传播多渠道公告。
新船的驾驶室内设备更加完善,可以实时更新雷达定位和水文信息。